发布日期:2025-04-13 12:30 点击次数:82
开篇
许家印作为恒大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其企业陷入万亿债务危机并宣告破产后销声匿迹。这场经济风暴中,众多投资者的血汗钱付诸东流,遍布全国的恒大项目沦为烂尾工程,留下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许家印已销声匿迹,恒大集团的破产并非仅归咎于他一人。作为恒大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仍持续运作,其与此次破产事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恒大的债务状况
自2016年以来,恒大集团连续六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这家房地产巨头仅用20年时间便实现了这一成就,成为全球唯一达成此里程碑的民营房地产企业。
恒大的快速扩张策略过度依赖财务杠杆,这为其带来了严重的资金风险。
2020年8月20日,央行与住建部联合出台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管控措施,即"三道红线"政策。恒大集团由于资产负债水平超标,三项指标均未达标,被禁止新增任何带息债务。
2020年11月,恒大历时四年的深深房重组计划宣告流产,导致其借壳上市融资的目标化为泡影。
2020年末,随着银行放贷政策趋严及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恒大集团面临严重的资金周转困境。
2021年,随着商票违约事件频发、资产遭冻结以及管理层大规模减持套现,外界逐渐意识到,恒大集团表面辉煌的规模与市场影响力之下,实则长期潜藏着严重的资金链危机。
根据恒大集团2021年半年报披露,该企业截至当年6月底的总负债已攀升至1.96万亿人民币。虽然公司资产规模突破2.3万亿,但账面现金储备却未达千亿,面对巨额债务显得捉襟见肘。
在房地产领域,万科和恒大作为行业龙头,同样面临着"三道红线"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与深陷债务困境的恒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科不仅成功避免了违约风险,其融资指标更是有望全面达标,展现出稳健的财务状况。
2017年见证了中国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空前加大,促使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战略,纷纷启动去杠杆进程。
在发展战略上,恒大推行"三低一高"模式,而万科则秉持以客户为核心、依托现金流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
通过稳健的运营策略,万科成功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区间,相比之下,恒大因大规模扩张导致其负债水平持续攀升。
2017年数据显示,恒大与万科在净负债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差距主要源于两家企业的有息负债规模:恒大的有息负债总额较万科高出5419.8亿元,这一关键因素直接导致了双方净负债率的悬殊。
2018年,万科喊出了"活下去"的战略口号,随即展开降杠杆行动,导致2019年其融资净额出现负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恒大并未采取类似的去杠杆策略,反而在行业调整期继续加大融资力度。
万科通过专注核心业务,持续保持经营现金流为正,同时压缩投资规模,为未来发展储备资金;相比之下,恒大长期依靠外部融资支撑运营和投资,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未能有效管控现金流。
2021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将恒大集团信用等级调降至违约水平,同时信托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融资途径受限导致恒大面临严重的资金周转危机。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近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约见,政府已派出专项工作组进驻企业,协助其进行风险处置工作。
恒大当前的困境呈现出一系列棘手问题:众多房地产项目陷入停滞,工人薪资被长期拖欠,投资者面临巨额亏损,而集团董事会主席则下落不明。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企业危机的完整图景。
这家曾主导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头恒大,如今深陷债务泥潭。其财务困境不仅波及员工、供应商及购房者,更对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这一事件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拉响了风险警报。
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美国证券市场在2001年遭遇了严重信任危机。当时,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相继曝出财务欺诈案,这一系列丑闻重创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础。
历经22载发展,国内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爆出财务造假丑闻。根据证监会调查结果,恒大地产在2019至2020年间的年报中涉嫌财务欺诈,其中营业收入被夸大5600亿,净利润虚增920亿。
恒大财务丑闻曝光后,公众视线迅速转向其审计机构。作为服务恒大长达14年的全球顶尖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2021年起,恒大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事件在2023年后期逐步明朗,最终于2024年3月18日由官方公布了具体的财务造假数据。数以百万计的购房者因楼盘烂尾而陷入困境,对导致恒大危机的幕后原因表达了强烈不满。
一位建筑行业从业者转型进入金融领域;通过债券发行获取资金本是企业解决经营困境的合法手段,为何被妖魔化?谁在为融资行为提供虚假担保?审计机构的职责何在?监管体系为何未能有效运转?
“审计的核心价值”或许能为投资人、业主及供应商们解答这些共同的困惑。
"审计"这一概念实质上包含了核查与评估两个核心环节:前者针对行为规范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后者则对整体状况作出优劣判断。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去年针对普华永道在审计报告造假、质量控制、诚信管理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处罚。具体而言,普华永道香港被处以400万美元罚款,而普华永道上海则被罚300万美元。这一处罚决定基于网络公开信息。
即便顶尖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也存在问题,公众对会计领域的疑虑日益加深。尽管如此,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未因这些弊端而降低,反而获得了更多关注。
普华永道在专业领域并非首次遭遇危机,早在十余年前就曾因类似问题引发争议,恒大事件只是其后续案例之一。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公告,2004年度的审计检查工作覆盖了18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包括5家持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机构和13家规模较小的本地事务所。
监管机构对8家审计机构和23名执业会计师实施了处罚,普华永道及其两名会计师也位列受罚名单。面对此次声誉受损事件,普华永道采取的措施被外界认为是在掩饰过失。
普华永道与中国的历史始于1902年,Arthur Lowe在香港成为首位注册职业会计师,他创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于1965年正式加入普华永道。
1998年7月1日,普华公司与永道公司完成全球整合,形成了现今的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在香港地区以"罗兵咸永道"为名运营,当地常以"水记"或"水房"代称。其在内地的法律主体则登记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在金融领域以收取高昂审计费用而闻名。数据显示,2018年该机构审计收入突破51.7亿元。中国平安在2019年为其审计服务支付了1.2亿元,而阿里巴巴2020年支付的审计费用更是达到了1.49亿元。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21年7月公布的《2020年度业务收入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普华永道以61.15亿元的业务收入继续领跑全国会计师事务所。
不正之风
2024年,某审计机构因违规被禁止开展证券服务业务。这一处罚措施对以资本市场审计为核心业务的大型会计事务所而言,无异于遭遇了最严厉的制裁。
依据现行法规,若证券服务机构未能履行审慎职责,导致其编制或提供的文件存在虚假内容、误导性信息或重大遗漏,将面临整改令,业务所得将被没收,同时需缴纳相当于业务收入一至十倍的罚金。对于情节严重者,还将被暂停或永久禁止开展证券服务业务。
2024年5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违规遭江苏证监局处罚。调查显示,该所自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为金通灵公司进行审计时,未能履行应有的职业谨慎,导致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包含不实信息。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因违规行为受到江苏证监局的严厉处罚,其证券服务资格被暂停半年,违法所得被全额没收,同时需缴纳相当于收入五倍的罚金。这并非该机构首次遭遇监管部门的行政处分。
2023年初,北京证监机构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监管处罚。经查,该所在2016年对致生联发公司年报进行审计时,虽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存在违规行为。
北京证监局查明,致生联发2016年度财务报告存在不实信息。针对这一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了惩戒措施,除没收其违法所得外,还处以收入金额两倍的行政处罚。
根据中注协发布的2022年会计师事务所百强榜单,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1614名注册会计师的规模位列第11位。该机构在2023年承担了440家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
根据中注协发布的2017年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排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出色的业绩表现位列第六。这份百强榜单中,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立信、安永华明和毕马威五家机构领先于瑞华。作为证券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审计机构,瑞华所一度跻身行业前十之列。
在2016年至2018年间,瑞华所分别为457家、387家和339家A股企业担任审计机构。然而,2019年其客户数量骤降至42家,2020年仅剩1家。从2021年到2023年,该机构已完全退出上市公司审计服务领域。
2017年2月14日,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指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工作中存在失职行为,已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接连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该证券机构在接到第二份处罚通知后立即停止接受新的证券业务,以确保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显著进步,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均实现明显提升。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部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个人至上、金钱崇拜、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潮蔓延,导致其法律意识严重弱化。
在会计领域,部分从业人员违背职业操守,通过伪造账目、销毁凭证等手法进行财务造假,或滥用职权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最终触犯法律底线。
会计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职业操守意识薄弱、专业能力不足、学习进取心欠缺,以及过度追逐个人利益等倾向。
在利润导向型企业中,会计领域的违规操作和虚假行为已演变为普遍现象,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获利手段。
在企业创立之初,普遍能够坚守良好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然而伴随着业务扩张,经济效益逐渐成为首要追求,导致企业背离了最初的使命与核心理念。
部分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通过伪造账目等手段,实施避税或漏税行为,以规避应缴税款。
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往往使财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这类违规操作不仅损害企业声誉,还会造成客户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商业信用。虚假的会计信息直接导致企业诚信度降低,最终引发客户流失。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无论是主观选择还是被迫为之,都将损害其职业信誉,引发个人操守问题,进而拉低整个行业水准,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触犯法律。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同样不容忽视,任何短期利益都不应损害其个人声誉及单位整体形象。
普华永道在审计真实性问题上面临新一轮质疑,其服务对象的造假行为成为焦点。
《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31期,第36至37页。
监管机构将整治重点指向资本市场的守门人角色。
《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最新一期(第12期)在第80至82页刊载了相关报道。
关于恒大的债务问题
《企业管理》2022年第七期刊载于40至45页。
普华永道在外高桥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是否具备免责条件备受关注。
《财会学习》2010年首期33至35页的内容。
普华永道因涉及恒大财务审计问题正接受调查。
《财经天下》2021年21期刊登于第58至60页。
针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在《财会学习》2018年第六刊的69至71页中,相关内容被详细探讨。
#图文打卡计划#
Powered by 大发welcome购彩中心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